董子学院(新)
 首页 | 学院主页 | 新闻中心 | 董子讲坛 | 经典导读 | 规章制度 | 关于我们 
站内搜索:
 今天是:
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中心>>正文
衡水学院学者参加第五届亚洲自然哲学国际研讨会
2024-02-21 10:15     (点击: )


2024214-16日,第五届亚洲自然哲学国际研讨会在尼泊尔蓝毗尼召开。会议由亚洲自然哲学学会主办,蓝毗尼佛教大学、尼泊尔自然辩证法学会、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人文研究中心、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协办。会议主题为自然与文明,来自中国、韩国、印度、尼泊尔等国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。衡水学院董仲舒研究院副教授代春敏,董仲舒研究院兼职教师、马克思主义学院崔锁江博士,学报编辑部耿春红教授受邀参加会议并做主题发言。

14日上午举行开幕式,亚洲自然哲学学会主席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刘孝廷,尼泊尔蓝毗尼佛教大学校长SubarnaLalBajracharya分别致辞。

随后学者们从自然、文明与未来的关系,科学技术与自然的关系,东西方文化差异,亚洲文明的历史与发展等问题进行演讲。我校学者围绕道法自然和董仲舒的宇宙观、天人哲学发表英文学术演讲。

代春敏副教授发言的主题是《董仲舒以人为本的仁义观》。董仲舒从天人关系的角度,论证人是天的复制品,人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都是天地间最可宝贵的。董仲舒以天道论证他的仁义观,仁以爱人,以义当先,体现了对人生命的尊重和人本思想。

崔锁江博士发言的题目是《董仲舒“十端”思想新解与宇宙观分析》。董仲舒的构成宇宙的“十端”思想是与洪范五行、周易的阴阳思想、古代的天地人系统思想的综合,并与周敦颐的《太极图说》有可比性,是中国古代宇宙观的重要环节之一。崔博士认为,就自然科学角度而言,天、地、人构成了宇宙生成论的三个层次,阳与阴意味着能量与形式,五行表示自然界中不同的物态,木意味着生物界。这种创新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助于儒家科学主义的展开。

耿春红教授的报告题目是《“道法自然”与十二时辰养生》。耿教授指出,“自然指万物、人和社会的本然状态,以及千差万别、纷繁复杂的事物所组成的自然界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个时辰,对应人体十二条经脉,环环相扣,十分有序,应当以自然作为处事法则,将治未病与四时阴阳相契合,形成良好的十二时辰养生法。

在关于自然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问题上,我校教师拓展国际视野,与学者们展开充分讨论,尤其是董仲舒的宇宙观和天人哲学受到与会学者的高度关注。本次国际研讨会也是讲好董子故事,扩大董学国际影响力的有益践行。

 

撰稿人:代春敏

审核人:魏彦红

关闭窗口
 
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

董子学院 版权所有